存在感


前幾天有個朋友問我有關存在感的問題,於是我就把老師上課教的與自己的體悟結合起來,用我的語言寫了一篇文章分享給我的朋友看,也分享給大家。


如果有理解不對,或是過度扭曲的部分,也歡迎大家提點我一下~


拿回創造的力量,找回失去的存在感


今天想跟各位聊聊有關存在感的話題。


存在感分為「先天存在感」與「後天存在感」,先天存在感是所有人與生俱來的,今天就暫時先不談。這篇文章主要跟大家分享後天存在感,也可以稱做「身分感」。


我們每個人都活在物質的宇宙,因此在這個世界上具有許多身分感,我們是父母、是兒女、是伴侶、是上司、是老闆、是員工、是學生、是老師,有各種不同的身分感。


如果今天我們在某一個身分感得不到滿足時,就會失去了存在感,這時候理智(大腦)感受到存在感受到威脅、受到動搖,就會為了捍衛失去的存在感,更用力的想要證明自己的存在,於是在某個身分面向更加用力的透過行動想找回存在感。


舉例來說:


今天有一位三十歲的男人,他在事業上認真努力的拚搏,但是卻沒有達到心目中期望的要有車有房,他可能就會覺得自己是個沒用的男人,然後更加用力的想要達成自己的期望,結果還是不如預期時,他就會覺得無力,感覺對人生束手無策,這時候他就會失去了力量(創造力),導致很難去顯化或創造自己想要的人生。


再舉個例子:


May是一位快到適婚年齡的女性,她把男友當成是自己的全部,但她的男友正在為事業拚搏,偶爾跟兄弟出去聚會,May常常會覺得自己被冷落,於是她就失去了自己的存在感。而前面提到過,理智大腦為了捍衛自己的存在感,就會更加用力的想要抓回男友的注意力,雙方就容易有爭吵或是口角,戀情往往就會因此出現裂痕。


而每個身分感彼此間會互相影響,如果今天愛情的面向不順利一直處理不好,會慢慢的渲染到其他的身分感,連同事業、家庭都連帶受到影響,這時候人生很容易亂作一鍋粥。而人生亂作一鍋粥的人,為了想要找回自己的存在感,往往就會踏入宗教、身心靈團體試圖改變自己的處境,因為在這些團體裡面他獲得了歸屬感,覺得自己是受到重視、肯定的,最後演變成所謂的宗教或身心靈團體狂熱分子,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對宗教或身心靈團體成癮的原因。


所以找回了存在感,力量才會重新回到我們身上,我們才有力量去創造想要的人生。那麼,要怎樣拿回我們的存在感呢?其實很簡單,方法就只有一個,就是我們不斷在強調的「信念創造實相」,回去處理自己的「信念」就好。在每個身分感中,我們都存在著一些限制性信念,當這些信念在背後運作時,就會產生出相對應的結果出來。


來看看剛剛上面寫到的例子,為什麼三十歲的男人就一定要有車有房?背後的信念是什麼?(當然我不是叫大家擺爛不去追求物質的豐盛,而是把自己心靈照顧好以後,再去追求豐盛,創造力才會出來。)為什麼三十歲沒車沒房就決定了你人生的價值?背後的核心信念有可能是「因為如果沒車沒房,就代表我是個沒有能力的人」或是「除了透過事業證明自己,我人生完全沒有其他長處」;而第二個例子,男友認真拚事業、跟兄弟們聚會,為什麼會讓妳覺得被冷落?背後的信念有可能是「因為我不夠好,所以他寧可去工作或是找兄弟聚會」或是「我不值得被愛」。因為限制性信念的運作,才會讓他們對自己所遇到的外境進行了主觀的負面解讀,但這不一定就是自己的人生很失敗,不一定就是男友不愛我。


這也就是為什麼,當我們失去存在感時,不應該是馬上對外境作反應或是行動,而是要先學會覺察自己的信念,調整好信念後,你的行動才會有力量,自然才能創造與顯化出你想要的人生。


By Stephen 森 

留言

熱門文章

『片段體瓦解』的實際運用

宗教說的因果輪迴和罪與罰,其實是情感過度補償的呈現

如果沒走入身心靈,事件的發生是不是就是照著自己原先寫好的劇本在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