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1月, 2021的文章

可能性與命運架構

圖片
T.J 語錄(摘錄自靈魂永生課程內容) 賽斯很重要的論述:可能性。 可能性提到一個東西:我們的選擇。不管是有意識還是無意識的,它自然地、通常是會建立在一種大方向上,這裡就形成我們感覺上像是命運的東西。 以這個概念,假設小毛他的命運計畫書,在出生後到結束地球生活,是要帶他來到一個A,那小毛平常看起來有意識(他選擇這個工作,他選擇跟小花結婚 ... )或是無意識中,小毛自然做的事情跟決定,這些選擇帶來的物質世界造成什麼效果,都會落在這個看起來像是命運的大方向上。 以賽斯論述來說,小毛在時間軸上任何一個時間點他都有選擇,但我要告訴你,這是不完整的,因為小毛不管在有意識或無意識上怎麼做,最終他都會來到A點,這就叫生命自動完成。賽斯說的並沒有錯,但實務上,你會發現,中國人常用的語言:『命運』,你跳脫不了它。 選擇還是在,但重點在於你為什麼做這個選擇?你從小到大要知道你為什麼做些選擇?如果你不知道,你很難改變命運的細節,更難改變命運計畫書的方向,所以說情感有慣性。就像我是男人,我在生活中有我的慣性、個性、先天信念、後天信念、我對於遇到的人事物我的反應,很多很多 ...... 所以不管你有意識無和意識的選擇,能不能符合你這個肉體的渴望,這樣才有意義。 賽斯講得也對,同學找你看電影、吃飯、唱歌、加班, 那麼多選擇你選擇哪一個?如果你想要功成名就,那你一定會選擇到公司加班,因為你一定會選擇符合你的真實渴望選項,但你若你在這麼多選擇中,永遠選擇的是吃喝玩樂,那明顯的,功成名就 就不會是符合你命運計畫書的真實渴望。 所以你在生活中可以觀察自己,在生活中這麽多大大小小的選擇,你在有意識無意識中,你就可以看出你人生自然的命運方向。譬如說,你生長在一個小康家庭,你二十幾歲,你發現你的選擇都是吃喝玩樂,那你想要的功成名就可能不會來,因為不符合普世價值,它也不會是你的真實渴望,若你願意改變你有意識無意識的選擇,那才有機會。 你每天想著功成名就,可你又想著吃喝玩樂,你只能透過意志力,但意志力輸的機率很大,因為你不開心不快樂。但如何把功成名就變成真實的渴望?

愛是陪伴

圖片
Isa 的口袋賽斯 . 2021/11/25   同學:『師母,老師在家都不說話,那不會很無聊?你們到底是怎麼相處的?』 師母:『我覺得我只要跟他處在同一個空間,我就覺得很開心。』 師母好簡單的一個回答,但細細品味,卻能感受到背後的情感,是一種很觸動人心 的溫暖感動。 因為師母的神回答,我立馬去檢視了我和老公的狀態,然後我發現好像並不需要 兩個人有多密切的互動,只要知道他在那裡,知道他和我處在同一個空間,我會 有一種心安跟踏實的感覺(這是去比較當他不在時的感覺)。 **建議,若你想去品味這種感覺,只要細細的感受他存在的感覺,不要去想生活 上的瑣事或是對方的優點缺點,只需感受那種感覺,相信很多人會明白我說的感受。 老師說,感受是自己給的,愛是陪伴。 我仔細再去品味這句話,我覺得關乎到主體性,當我能給予我自己自在與平靜的感受, 當我的焦點放在自己身上,當我能夠信任內在的安排,能夠陪伴自己,那我就不需要 向老公尋求安全感與存在感,我也能夠用最自在的方式去與他相處。 陪伴的幸福感讓我不禁想起我女兒還是小 baby 的時候,我不需要特別去做什麼, 很多時候只是靜靜地看著她坐在那裡玩耍,我就有種很溫暖的滿足跟歡喜感, 但回到老公身上,除了戀愛時的熱烈激情,好像回歸生活中就變成一層不變和理所當然。 但經過這次的細細感受後,我現在明白激情昇華之後回歸的樸實,一種家人間互相守護 陪伴的更細膩情感,我腦海中浮現曾經看到FB上的老人家牽著手一起蹣跚散步的畫面, 原來,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是這種感覺。 很感恩這次的視頻,也很感謝同學的神問題,更感激師母的神回答,讓我對於『愛是陪伴』有了更深的體悟。

宗教說的因果輪迴和罪與罰,其實是情感過度補償的呈現

圖片
  T.J 語錄 ( 摘錄自 Teacher Jack 靈魂永生課程內容 ) 人類在生活中的勾心鬥角,其實都是在一種合作中運作,有可能你這輩子的仇人在靈界是你的好兄弟,所以我們並不需要一定要爭個你死我活、你對我錯。 我們讀書,開闊我們的心智,其實對錯死活外,你要在乎的是你內心情感的感受,你真正想要什麼?否則你只會在二元論的對錯中浮沉。 我們要理解,宗教裡的罪與罰是不存在的,賽斯說過轉世的影響不是用因果的方式呈現,也不是用罪與罰的方式呈現,它是用情感的滲漏或情感上的過度補償呈現。 無所謂因果輪迴,他們是建立在情感的過度補償上,起因於人對某件事情的罪惡感,而它是一種人工的罪惡感,人想透過想懲罰自己,去彌補那個罪惡感,這個因果並非外力造成,是因為自己的意識不夠開闊,讓自己糾結在人工的做惡感裡。 很多宗教都講轉世因果,但賽斯曾說我們這輩子不會受轉世影響,祂只要想表達,很多思想學派過分強調轉世的影響,但事實上,我們的轉世還是會影響這輩子,你們要讀懂賽斯書,因為賽斯其後又說:「在這兒我要試著把前生影響解釋得清楚一些。它們就像任何經驗一樣影響你。」 所以前世的影響就像任何經驗影響你一樣,因為轉世情感會滲漏。我們說過,疾病有根源,你的愛恨情仇也有根源,你為何會演出這齣家庭倫理劇,你可以回溯時間到投胎轉世前去搞清楚你的劇本是甚麼?賽斯所說的轉世的影響不是用因果的方式呈現,也不是用罪與罰的方式呈現,它是用情感的滲漏或情感上的過度補償呈現。 我們的內我同時感受到所有的轉世,內我維持住自己的身份但也受其影響,內我存在著意識即刻的溝通與即刻的回饋系統,意識透過創造來看到自己,意識創造然後回饋。 我們能夠善用這個即刻的回饋系統,就真理而言,我要幸福美滿,我必須先感受到幸福美滿,這個感覺向內回饋,就會創造幸福美滿,但人通常會被定見影響,你的定見影響回饋系統,若你對男人抱持著負面定見,回饋負面定見,就會百分百創造你愛情上的坎坷,若你的命運架構是建構在愛情上,這個慣性更強。 了解回饋機制的運作,你就必須學會當下的你思想與感覺是什麼?當下的你對遇到的人事物,你的評估定見是什麼?除非你知道你的定見是什麼造成的?所以時常問自己為什麼?你要有能力把焦點放在自己的感受上,如果你不明白你的情感,你在生命中只能隨波逐流,無法創造你所要的。

存在感

圖片
前幾天有個朋友問我有關存在感的問題,於是我就把老師上課教的與自己的體悟結合起來,用我的語言寫了一篇文章分享給我的朋友看,也分享給大家。 如果有理解不對,或是過度扭曲的部分,也歡迎大家提點我一下~ 拿回創造的力量,找回失去的存在感 今天想跟各位聊聊有關存在感的話題。 存在感分為「先天存在感」與「後天存在感」,先天存在感是所有人與生俱來的,今天就暫時先不談。這篇文章主要跟大家分享後天存在感,也可以稱做「身分感」。 我們每個人都活在物質的宇宙,因此在這個世界上具有許多身分感,我們是父母、是兒女、是伴侶、是上司、是老闆、是員工、是學生、是老師,有各種不同的身分感。 如果今天我們在某一個身分感得不到滿足時,就會失去了存在感,這時候理智(大腦)感受到存在感受到威脅、受到動搖,就會為了捍衛失去的存在感,更用力的想要證明自己的存在,於是在某個身分面向更加用力的透過行動想找回存在感。 舉例來說: 今天有一位三十歲的男人,他在事業上認真努力的拚搏,但是卻沒有達到心目中期望的要有車有房,他可能就會覺得自己是個沒用的男人,然後更加用力的想要達成自己的期望,結果還是不如預期時,他就會覺得無力,感覺對人生束手無策,這時候他就會失去了力量(創造力),導致很難去顯化或創造自己想要的人生。 再舉個例子: May是一位快到適婚年齡的女性,她把男友當成是自己的全部,但她的男友正在為事業拚搏,偶爾跟兄弟出去聚會,May常常會覺得自己被冷落,於是她就失去了自己的存在感。而前面提到過,理智大腦為了捍衛自己的存在感,就會更加用力的想要抓回男友的注意力,雙方就容易有爭吵或是口角,戀情往往就會因此出現裂痕。 而每個身分感彼此間會互相影響,如果今天愛情的面向不順利一直處理不好,會慢慢的渲染到其他的身分感,連同事業、家庭都連帶受到影響,這時候人生很容易亂作一鍋粥。而人生亂作一鍋粥的人,為了想要找回自己的存在感,往往就會踏入宗教、身心靈團體試圖改變自己的處境,因為在這些團體裡面他獲得了歸屬感,覺得自己是受到重視、肯定的,最後演變成所謂的宗教或身心靈團體狂熱分子,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對宗教或身心靈團體成癮的原因。 所以找回了存在感,力量才會重新回到我們身上,我們才有力量去創造想要的人生。那麼,要怎樣拿回我們的存在感呢?其實很簡單,方法就只有一個,就是我們不斷在強調的「信念創造實相」,回去處理自己的「信念」就好。在每個身分感中

其實,你並不若你自己想的那麼地了解你自己

圖片
  修行,從字面上來看就是修正行為,但在修正前,要能先發現問題。 當你在生活中感到痛苦,你會問為什麼?能改變些什麼?在這個過程中牽扯到一個很重要 的東西,就是了解自己。 但你必須知道你是什麼樣的人?你真正的渴望是什麼?當你不明白,你的痛苦就從這裡產生。 靜坐與讀書,無法一蹴可及,沒辦法說我今天靜坐了讀書了,明天就能解決人生帶給你痛苦 的人事物,我們生命存在的概念不是這樣,一切的學習都是為了能夠帶出選擇;真實的選擇。 這個選擇牽扯到渴望,讀書靜坐加上渴望,就能看到選擇,如此內在機制就能滾動,拿到力量。 ISA : 賽斯曾說:『 你對自己思想熟悉的程度,實際上比你自己想像的要差了一大截。』 老師在第一節課就要我們問的三個問題,這三個問題能幫助你了解自己,明白自己真實的渴望。問出感覺,問出篤定感,再配合老師教方法跟知識,你真的會發現,困擾你的辛苦會愈來愈少。 三個問題: 1. 我現在是什麼人   2. 我想成為什麼人 3. 我將來要過什麼生活? 重點是去感覺,不用想把它翻成語言。

問 : 生活中找不到熱情跟意義,該怎麼辦?

圖片
Q : 生活中找不到熱情跟意義,該怎麼辦? T.J : 這跟失去存在感有關,但你可以這麼做,從小小渴望的焦點開始,去滿足它,譬如說吃一頓好吃的餐點、規劃一個小旅行,甚至去吃一碗鬍鬚張滷肉飯都好,去滿足你小小的渴望,去完成它。 這個意義在於豐盛自己,滿足自己的渴望,從這些小小的滿足開始去燃起你的熱情,從現在當下的這一刻你可以滿足自己開始,學會每天從小事情增益自己,享受自己的過程,不要擔心這裡那裡不順心,永遠去享受過程。 真理不需要很高遠玄乎,它其實很接近生活,你能用它,才有意義。 Isa : 可以為自己收集好棒戳章,記錄生活中開心的事情:生活中受到的幫助、撿到錢、吃到美食的感動、和朋友去high 歌的暢快、悲傷時收到的安慰、無助時朋友的一個建議、哪怕是便秘好幾天,今天終於順暢了,都是值得開心慶祝的事情,記錄下來。 如果,真覺得一點開心的事情也沒有,那對著鏡子微笑吧!為自己這一秒的微笑按讚,記錄下來,我今天勇敢的微笑了,我很棒,每天都覺得自己有一個好棒的事情,那真的感覺就會愈來愈好。 一個星期或一個月去回顧你的紀錄,你會發現,原來你的生活中,有這麼多開心的事情,只是,你把焦點放錯了。 學會把焦點擺在正面的事物上,從滿足小小渴望這上頭去練習焦點移轉,會有效果的!  但看賽斯書跟聽老師的影音檔學習知識跟正確的方法,才是根本解決之道。

限制性信念是築起不自由高牆的磚石

圖片
            T.J 語錄(摘錄自靈魂永生課程內容)            我們的不自由感來自於我們的限制性信念,它會讓你把焦點放在防堵上,            你會覺得這個不好那個有問題,當你開始在生活中找問題,你會發覺得            你的生活中會出現愈來愈多的問題,所以當你覺得辛苦了,你要習慣從            信念去檢視,你會發現通常是源自限制性的信念。            你若害怕情感,你會防堵或逃開,這不是正確的方法,如果你的主體性上來,            你的安全機制上來,你的存在感就會上來,面對任何的愛恨情仇你不會害怕,            你會面對,面對後你才有機會看到選擇。如果你用負面防堵,築起高牆,拒絕            情感流動,你的創造力就會被壓抑。            如果你有能力享受讚美生活,表示你的焦點已經落在正向的情感上,你正堆砌            著正面的思想與感覺,你的人生也會開始走向順遂。

變為與態度

圖片
  我想分享最近對於”變為 &態度"的感受~這是我個人的主觀的感受, 與大家分享喔, 謝謝. 最近在教小朋友數學的時候,問孩子那個地方不懂,當他回答全部時,我忽然有種腦神經斷線的概念,當下反應轉頭跟老公說可以幫我教她嗎?我覺得我要斷線了,事後回去檢視自己, 為什麼對『我全部都不懂這句話』我會有這麼大的反應呢? 會如此地用力呢? 我看見我有一個擔心,當對孩子對自己的事情不懂,不想了解為什麼,其背後有另一個聲音是害怕犯錯,不想承擔所以選擇不面對。 在過去的6年間我幫孩子用好好每個細節,因為他還小,作為母親我願意這麼做,但如果今天他已經是一個成年人時, 對於『我全部都不懂這句話』這句話是可以普世價值容許的嗎? 或許看起來我矯枉過正,但其實孩子有沒有走上不面對這一步,對事情的處理方式,來自我於我後續如何引導我的孩子,學習過程可以做錯,可以逃避,但不能不面對,這是我做母親真正能做的引導的角色。 我能給予滿滿的愛因為母愛使然,同樣的我的角色也在引導他走向他自己的路。過往我有拉扯自責, 感覺給的壓力太大,而今天的轉變,我看見自己不想讓孩子花10年的光陰重新學習,每個階段點滴都在變為中。 假如習慣某一種表達與態度時,回應跟處理事件會是一樣的,保持好奇想知道為什麼會如此,可以減少對他人定見的詮釋,目的是從事件或生活中看見自己,而知如何適合自己的方式,內心謙虛的心情每每都可重新看見我們想要的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