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如果沒走入身心靈,事件的發生是不是就是照著自己原先寫好的劇本在走呢?

圖片
如果沒走入身心靈,事件的發生是不是就是照著自己原先寫好的劇本在走呢?  學苑同學 Jane pan 的回答:  劇本的設計排程,是爲了達到原先想體悟的方向,但個人層面的感受,是當下的,而這個當下的感知和覺受,如果愈瞭解自己,會愈清楚自己的感受以及背後的信念,看懂自己在劇本中的位置,逐漸的意識開闊。 而看懂這齣劇後,學習在有意識下選擇你想要的,因此,即便是同一齣劇,但劇中你的感受不一樣了、那些微差異的感受,使你演出了不同版本的自己,這個不同版本的自己,又回饋了劇中的人事物以及自己。 即便是一個很微小的調幅。

賽斯知識~文晶分享

圖片
 分享 ~过程 前阵子,小儿子一直断断续续感冒,他也是刚入学~托儿所. 看过几个医生,药吃了也不见效痊愈。 夜晚有在他睡觉时点上医心烛。 后来晚安赛斯为了这个问题,老师说我太在意“结果”,建议我不要太用力。看孩子健康他就健康,对医心烛祈愿。 当下的我其实是难过的,觉得没被理解。可是那个晚上我重新细考老师的那番话。 *为何老师会说我太落在结果?这“结果”对我和老师的见解定义也许不同。所以,我重新审视我的“结果”.母亲期望孩子健康是正常.那在这个点上,我“太用力”在哪里了?那个晚上没想通。 但是,隔天我点医心烛时,我换了个祈愿词。我把自己对孩子的感受先说来~不透过语言而是在心里默念,然后把我希望孩子健康~祈愿祝福,之后我祈愿自己是在陪伴孩子痊愈健康,而不是直接要看到速成的痊愈~结果.并且相信孩子天生健康和身体意识不是中性而是偏正向暗示 换个角度看孩子的感冒:孩子的身体知道他需要更强的免疫力,所以这次感冒这么久是在帮助孩子的身体在日后有更强壮的抵抗力~毕竟刚入学的小朋友常常生病.就带着这个心眼看这孩子这次的感冒。把原本“太过度的担心”随着这个不同角度的思考,感受变了。 接下来的一个星期我都是用这样的祈愿来给孩子祝福。不知不觉,今天我才注意到孩子感冒好了。而且比之前更活泼好动。我这妈不用力到忽略结果.. 回头一看:我在不知不觉中实践了老师教的: ✓在过程里 ✓全然陪伴 ✓相信生命自动完成我的渴望 ✓换个角度思考 ✓住在要的感受里 也许我的表达不够细节,但是这事让我惊觉我也在慢慢进步,看到自己的好~进步 共勉之
圖片
  賽斯知識: ~小寶分享 - 對等人物 對等人物的定義是:來自同一個根源,譬如來自同一個本體的賽斯、珍與羅,他們即是來自同源。 所以如果要以「對等人物」的理論來看存在架構圖的話,這就要看妳站在哪一個層(意識層)來看待: 我個人解讀~ 站在本體層往下看:以本體而言每個靈魂都算對等人物。 站在靈魂層往下看:以靈魂而言每個內我都算是對等人物。 站在內我層往下看:每個從內我層轉世的人格都算是對等人物,但內我層(全我)以下的轉世人格要在同一世紀出現的機率很低,因為內我層的意識擴張度低於靈魂層或本體層,進而同質性很高,對意識擴張幫助不大,所以沒必要這樣做。 所以對等人物較高出現機率是來自同一本體或來自同一靈魂,以上是我的看法。
圖片
9/6 神奇之道課程體悟(超開心) 以前常聽老師說,要像孩子一樣(有聽沒感悟,也不知道有啥意義勒?!),昨晚上課老師有一句話當下超級有感:『孩子接受他眼前的一切人事物。』(好像非老師原話,我忘了!😆) 為何孩子那麼重要?剛好我婆家有一個剛滿一歲的小baby,想著小baby的舉動, 然後,我覺得我好像懂了~~~ 其實,我在公司,一直覺得有壓力,有恐懼感,害怕自己做錯事,害怕自己做得不到位,害怕自己表現不好,害怕同事怎麼看我....總之,我在公司總是戰戰兢兢,漸漸失去熱情。 因為『孩子』的這段話,我發現我沒有接受公司這個場域裡的一切,我落在結果裡。 我們面對小baby時,是接受,包容,沒有批判(誰會批判那麼小的孩子)。 不管孩子做了什麼,都覺得好口愛,都給予鼓勵,即使孩子拿了拖鞋準備要咬,大人也不會批判她,說:真蠢啊!連拖鞋都放嘴裡,我們會給予孩子好大的探索空間,好大的包容,沒有對孩子有任何批判;我們允許小孩去探索世界,不會給條條框框的規則,舉例:你要先爬左邊,路徑比較短到房間等...隨便爬吧! 我覺得,內在更大的我甚至到一切萬有,對我應該都是抱著相同的感覺的:接受,允許,包容,因為在過程中,沒有對錯,只有帶著熱情不斷的再嘗試,像小baby探索世界是一樣的道理。 而小baby本身呢?老師說:孩子『完全接受』眼前的世界。 我想著小姪女,覺得孩子眼裡沒有對錯,沒有好壞,沒有二元(舉例:孩子不會覺得拖鞋髒)她也不會批判自己,就如老師常說的:緣起,認真對待。 孩子認真對待所有來到眼前的人事物,然後帶著傻傻的熱情,不斷探索,沒有結果,只在過程中。 其實連結到小baby身上,我抓到了那種感覺,原來,我在公司的恐懼,是因為我失去熱情,我落在結果裡(結果產生對錯,好壞),而我通常會想壞的,這也沒錯,是自我的一種保護機制,但卻是辛苦的一種方式。   我現在明白了,對待自己,要用我們對待嬰兒的那種感情:接受、包容、不批判, 這樣,我就不會這樣那樣地批判自己,就像嬰兒不斷嘗試,我也在過程中啊!沒有那麼多對錯,我這次做得不到位,那下次再修正就好,會愈來愈好的。 在工作上,我想像我是嬰兒那樣,對於眼前的一切人事物,先接受,因為三次元場域的一切都是我能量的延伸,我不與我自己的創造力對抗。 先接受,不對抗,然後在過程中認真做好每一件事情....不先預測結果。 這些體悟後,我今天到公司,發現我以前感

理解自己的意識變化

圖片
By 小練 同學 最近整理一年多前讀書的筆記,分享給自己與同學 靈魂永生實戰> 理解自己的意識變化 象徵 :可以拿來當作我們感知意識到甚麼階段的一種感知工具, 就像是釣蝦,我可以透過浮標,知道現在蝦子在水底做了甚麼事情了。 我不用真的看到蝦子怎了,我看到浮標的狀況,我就會知道底下的動靜。 象徵是我們物質界,必定會有的東西,唾手可得的物品,尤其是自己的身體,自己的感受, 就是一個很明顯象徵的例子。 套用到唐老師說的,"感覺自己的感覺"..你對自己的感覺是偏向於物質感受,還是偏向情感感 受,如果偏向於虛虛的,沒有那麼的實質,沒有那麼好形容? 如果是..那一定就是往內一步了。 如果是看到眼前的樹 / 桌子 / 椅子 /聽到有人講話.... 比較偏向物質感受,那意識還不夠向內, 再讓自己更安靜,感覺自己的感覺。 以下是賽斯書的實例"火" 1. 眼睛真真實實的看到火,這就是最表層的物質界,太簡單了→這就是用眼睛,或是用肉體的 感知去看到火,這意識層級就在於偏向於物質導向的肉身,或是五官。 2. 想像的火 →肯定不是看到的,這意識肯定跟肉身導向有點區別的→快要切進去A1了 3. 腦海中(心像)看到了火,溫暖不會燒壞東西,肯定又是另外一種火的象徵 以喜悅當例子... 1. 當你的感受是喜悅的,而你在肉體導向的意識,看到的是物體的美麗。 2. 進入想像力的話,也許喜悅是來自於過去,或是風景,或是人事物....比肉眼更穿越時空。 3. 進入睡覺或是出神→喜悅是興致勃勃的影像...更深的精神體驗...或是在夢裡與人對話,分享。 4. 再更深....很抽象了,可能是動物,或是飛翔的人....基督,佛陀...。→如果是喜悅,這邊對身體非常好。 5. 再更深...沒有象徵了,就是孤獨的靈魂與自己的感受,更龐大的實相。 靈魂永生P365  賽斯一直強調強調....我們無法觸碰到沒有象徵的那一段, 因此靈魂永生...這本書,目的很明顯了,就是讓我們觸碰到剛好象徵消失的那一層, 就足夠了,這輩子沒有白練了。 接下來又是實戰.. 把< 象徵> VS <感覺> 記錄下來,這是非常個人化的,務必自己做功課。 魯伯要出體的時候,都是發現她到一個奇怪的房子,他就知道他要出體了... 但不是每次房子都一樣。 有些象徵會跟著你一輩子,有一些則

學伴課輔心得體悟

圖片
By 李玉芬 學伴 給學生(不公開)課輔假日 020 我在投胎之前,在靈界,為什麼要創造這樣的劇本?我們沒有答案,因為我們沒有記憶,唯一的答案是你看懂了自己的命運架構。你看懂了 嗎? 看懂自己 有一個現象: 你 大無畏 了,你的 情感非常柔軟 ,你的 創造力非常堅定 ,雖然辛苦,但 不會認輸 ,你會失敗但是 不會恐懼 ,你會 充滿 了希望跟熱情 ,你再怎麼辛苦,一樣 頂天立地 ,對自己的 存在感毫無疑問 ,現象就是這樣。 這是我們在了解自己的真正的過程,這是一個過程, 遇到麻煩事,會回來檢查信念、檢查思想 ,老師都很快的會了解因為自己是怎樣的思考 而來的, 當下直接選擇 ,一件 麻煩事,很快就會變成一件有利於我的事 ,很快 命運架構就改了版本 ,這不神乎,但是 必須要有很穩定的心 智力量 ,這個我們與生俱來都有的,我們在學習的時候,需要去學會尋找記憶和過程,但是老師現在已經不需要了,老師 直接創造老師要 的 ,這個的前提是: 老師的意識心要很乾淨 。 過往的人生帶給老師辛苦、重創的所有事,在老師現在的心裡面已經都沒有崁了,任何的崁, 都影響你的創造力,所以老師為什麼需要同學們去思考,為什麼自己的幸福美滿沒有來?你的崁這麼多,愛情的、事業的、財富的 ... ,你 的毛這麼多,創造力根本上不來,做不到賽斯所說:神奇之道,就是自然人,神奇之道這本書很難,難在剛說的那些,但是我們是可以做 得到的,老師能教的,老師都能做到。 我們在老師的心目中都是孩子,老師渴望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夠走出去,唯一的差別是,大家的熱情不同,我們的渴望不同,老師可以滿足自 己的渴望,同學也可以。 想當心靈老師,很好,但是不可以離開物質,這是老師的生命教他的,很厲害的心靈老師,也必須要有能力創造 財富,創造幸福美滿,創造功成名就,創造老師想創造的。老師不熱情交朋友,但無礙,任何困難的事,都要去面對,不喊口號,老師的 女兒說,好熱好熱我快要中暑了,老師會說,你講這個有什麼意義,你快要中暑了,你應該要做什麼,多喝水,或幹什麼,不要只放在嘴 巴上唸。要從這一種小事上去思考,好熱,發現熱,可以的,然後呢, 要為自己做些什麼 ? 包括男生在生活裡,經濟壓力好

創造力落在不可預測性裡

圖片
  大家早,今天想分享昨晚上『神奇之道讀書會』的心得: 昨晚老師有一句話讓我很有感覺, 賽斯說:『 創造力落在不可預測性裡』。 我想,所謂的不可預測性,就是不落在『自我頭腦邏輯』的『以為跟運作』裡頭: 我渴望D,用自我邏輯理智,應該是要從A到B再走到C,才會達成D,但殊不知, 內在的運作,你的D可能要從M倒著來實現。 我想要豐盛,但一定要是要達成自我認為的『有錢』才是豐盛,但豐盛的定義包山包海, 我很認同我看過的一句話:『豐盛就是你有能力達成你想要的』,當你覺得很熱,就有冷氣可吹、你搭乘公車,公車就馬上進站了、你遇到問題瓶頸,很快就能有一個引導或是解方.......這些小確幸跟神奇之道,卻常被忽略,卻常用力在狹隘的定義理。 我認為,內在的運作是寬廣的,但自我的『想要』比較狹隘。 自我愈是去干涉,愈是用力,那想要的結果通常與渴望相左,因為,自我有時很瞎! 所以,老師常鼓勵我們:什麼都好,享受隨心所欲的美。 神奇之道就是『不用力,不可預測』,老師昨天說了一個方法,很老生常談,但卻很難做到, 那就是享受過程,活在當下,我認為更精準的說法應該是,活在當下的感受裡。 有位高僧說:『吃飯時吃飯,睡覺時睡覺』就是相同的道理,很簡單的話,很難做到,不是嗎? 檢視一下自己,當你在吃飯時,有多少人可以做到活在當下?我想許多人,應該是嘴巴吃著,但焦點卻在腦袋裡的念頭上,或是滑著手機,或是眼睛追著劇,很少有人會真正去體會吃入嘴裡那一口食物的味道跟感受吧! 我們許多人的『當下』並不存在,我們的當下,常被過去跟未來塞滿,不是懊悔著過去的某件事,就是期待著未來的某個渴望,更糟糕的是,當下的念頭,被對過去跟未來的恐懼感充塞。 老師常提醒,知識跟真理要運用於生活才有意義,我認為,要不斷練習才能熟練,所以,我從小事著手:當我吃東西時,我會去感覺第一口吃下去的味道,通常第一口的滋味,常會讓我感到幸福,接著我會感恩我的食物跟這個遇見,開心吃到好吃的東西。 雖然,我沒辦法從頭到尾專注於食物,因為那太用力了,我還是會滑手機、想事情、看電視,但,我會把焦點常常移到嘴裡的食物跟滋味上。 當下是威力之點,每個片刻可以創造一個新的未來,重點是,當下的感受是正向還是負向,是痛苦悲傷還是幸福美滿?不要輕易放過每個當下,因為那片刻的感受,會滾出你的未來(老師的『滾』字真精闢),與其把焦點放在對未來的渴望上,不如好好地活在當

來自於內在的訊息~我透過樹的視野去感知

圖片
大家早,想分享今天早上透過靜坐解決一個困擾我半個月的問題😜 前兩個禮拜,我和老公買了一個菩薩木雕品,其實我不喜歡家裡有佛像之類的藝術品,但不知為何,我那個當下就鼓勵老公買了,因為他喜歡,而我也莫名的興奮。 買回來後,我開始發現好多我不喜歡的地方,我開始挑剔那個木雕,甚至產生恐懼感😣 這兩個禮拜,我用了所有的知識想平衡那個「後悔」的負面情感,但都沒能真的成功。😂 今早靜坐,我忽然想去感覺那個木雕,然後我看到一棵很高的樹,頂端有翠綠的葉子,我看到樹看到感覺到的藍天、風景、森林、微風跟快樂。 接著我看到木頭塊,最後是一段在森林裡的大枯木。 我知道,那是那棵樹的一生,也是我木雕品的來源。 以下是體悟: 靜坐裡,無論我看到樹的那一部分,那棵樹都是快樂的,它接受它所有的狀態,不論是活著時的活潑、被鋸成木塊,甚至只留下根部的枯段(當下感覺它對能回歸大地變成養分很開心),樹都「安然平和」的接受,沒有因為死去就悲傷或怨懟被砍伐。 因為它「自然地知道」,不論變成那個部分,它都是宇宙萬物的一部分。(樹比人聰明😂) 它來到我家,透過這個方式延伸它的生命與視野,它還是開心。 我很感動的哭了,那種「全然的接受自己目前的樣子」,我透過樹感覺到自己是這地球宇宙完形意識裡的一部分,我感覺到一種ㄧ體性的和諧。 現在我看到那個木雕,只有感動,我接受它的樣子,包括雕刻的不甚完美的部分,我也學習接受自己的樣子,不論在任何時候,都能保有那份樹(我在靜坐裡的感覺)的安適自在。 謝謝樹,謝謝內在創造這個不喜歡,來讓我體會到這麼深刻又美麗的情感❤️ 分享給大家🙏

家庭是一個完形

圖片
By 汪俊延 一個家是一個完型:我的學習心得與收穫: 我已前會跟太太講「妳應該怎樣...才對」,或跟小孩講「你應該...才對,應該這樣做..才對」 這都是在爭戰,都導致不愉快。 根源在,過去的我不懂完型意識。 其實,當我叫人不該做A,不該做B; 其實這個A,B事情的內涵,一定有值得我學習的核心。 我舉一個例子: 我太太的個性大而化之,而我比較鑽牛角尖; 很明顯,在生命從容度與開心程度來說,前者快樂開心而後者多是受苦根源。 而我卻常反其道而行;要求家人...這樣才對,那樣才對。 其實,瞭解完型意識的成因之後,這「大而化之」的生活態度/生命態度才是我要學習的。 我沒有強迫我改變什麼,我大而化之的個性(尤其是家庭生活)漸漸自然形成(當然,還要一直體會與學習)。 好多過去幾乎會發生爭戰的情況(糾正、爭吵,心情不佳)都大幅消失。 最特別的是:這個個性的轉變不是硬拗的,而是自然的。 因為,大家在投胎轉世成為一家人之前,都事先講好的。
圖片
  T.J 語錄:摘錄自靈魂永生讀書會課程~ 內容主題:可能性與選擇 賽斯很重要的論述:可能性。 可能性提到一個東西:我們的選擇。不管是有意識還是無意識的,它自然地、通常是會建立在一種大方向上,這裡就形成我們感覺上像是命運的東西。 以這個概念,假設小毛他的命運計畫書,在出生後到結束地球生活,是要帶他來到一個A,那小毛平常看起來有意識(他選擇這個工作,他選擇跟小花結婚 ... )或是無意識中,小毛自然做的事情跟決定,這些選擇帶來的物質世界什麼效果,都會落在這個看起來像是命運的大方向上。 以這個論述來說,選擇還是在,但重點在於你為什麼做這個選擇? 你從小到大要知道你為什麼做些些選擇?如果你不知道,你很難改變命運的細節,更難改變命運計畫書的方向,所以說情感有慣性。 就像我是男人,我在生活中有我的慣性,個性,先天信念,後天信念,我對於遇到的人事物,我的反應,很多很多 ...... 所以不管你有意識無和意識的選擇,能不能符合你這個肉體的渴望,這樣才有意義。 以這個論述來說,選擇還是在,但重點在於你為什麼做這個選擇? 賽斯講得也對,同學找你看電影、吃飯、唱歌、加班, 那麼多選擇你選擇哪一個? 如果你想要功成名就,那你一定會選擇到公司加班,因為你一定會選擇符合你的真實渴望選項,但你若你在這麼多選擇中,永遠選擇的是吃喝玩樂,那明顯的,功成名就就不會是符合你命運計畫書的真實渴望。 所以你在生活中可以觀察自己,在生活中這沒多大大小小的選擇,你在有意識無意識中,你就可以看出你人生自然的命運方向。 譬如說,你生長在一個小康家庭,你二十幾歲,你發現你的選擇都是吃喝玩樂,那你想要的功成名就可能不會來,因為不符合普世價值,它也不會是你的真實渴望,若你願意改變你有意識無意識的選擇,那才有機會。 塞斯說的沒有錯,這裡鬆動了一件事,其實我們的命運沒有被固定,我們都有選擇在,但重點是你每天做的選擇是不是符合你的肉體真實的渴望和你這個肉體真實的利益? 還有一個重點,這裡說的選擇,指得是行動。 我說過,我們創造物質世界有四個焦點:思想,感覺,想像力與行動力,而行動力是最沒有力量的。 我曾舉過例子,你選擇去健身房運動,但你的目的是什麼?是喜歡運動帶給你的活力感?還是想要躲開疾病? 你的焦點落在疾病,你選擇去健身房,這是行動力,你覺得去健身房這個行動會帶給你健康嗎?以賽斯論述來說,並不會。你的選擇不只是行動上
圖片
  分享一個唐老師上課說「遇到事情,問為什麼?找問題根源」而後能作自己並改善問題的體驗。 我在台中教書,我太太(教書)與小孩(讀書)都在台南,小孩小時候,他們平時住娘家(台南)。 我週一~週五都在台中,週末才回台南。這樣過了20年。 大兒子現在台北讀書,二兒子高二。 端午連假第一天,二兒子因盲腸炎併發腹膜炎送成大急診開刀;我照顧8天直到他出院。 陪病時,我就想二兒子為何遇到這個事?我渴望他們身體健康,感受他們身體健康而感到快樂。 陪病時,靜下來問為什麼? 心中第一個想到的是「二兒子從小到大在成大醫院好幾次住院或急診;且每一次都是我再台南家裡時候」;利用其他時間靜下來時,再問為什麼? 想到「二兒子未滿月就到成大開疝氣的刀,幼稚園小班腸病毒住院,小學時腸病毒成大半夜急診兩次,接下來就是這次盲腸炎」;以上都是發生在週末且都我陪病;而且好像一次比一次嚴重。 後續幾天再靜下來想(陪病時,實在無法靜坐),得到一個篤定的想法「這整件事情就是告訴我,是時候,要多花一些時間陪伴家人;「他們體諒我在台中工作」這件事,不自然;「體諒」這件事,不自然。」更特別的是,二兒子出院前,我到岳母家,我岳母也不知不覺的跟我說「要多花點時間回台南照顧家人小孩」。 我相信我找到問題根源;並且即刻行動,每週早一天回家(現實也必須考慮);做更實質的陪伴。看的出家人及岳父岳母的的快樂與高興。 總結:遇到這件事情,在過去常自認倒霉,過去就算了。 現在看法不同,「問為什麼,且找問題根源」,整個思考面向,意識更開闊,而找出問題根源,做出改變(這就是作自己)。 「作自己」絕對不是解釋、辯解、吵架、爭的你死我活,要別人配合。
圖片
老師、助教、學長姐、同學好,我想請問當情緒上來時,老師說過先發覺》承認情緒〉陪伴情緒,最後一個陪伴情緒的部分,我能不能解讀成沈浸在這個情緒讓它流過,但是不要用理智過多解讀呢? 同學答覆: 哈囉你好~ 我個人的理解是可以看到自己的情緒, 知道情緒不等於我, 知道現在在走一個過程 ,這樣算是陪伴。 不壓抑它 也不抗拒。 但是沉浸這個詞,我感覺比較像是會容易漩在漩渦裡…… 您參考囉! 同學答覆: 陪伴,陪伴**的感覺。 想像陪伴難過傷心的孩子,閨蜜或另一半。 就只是用愛陪著伴著。 情緒自然因為陪伴而流過,因為情緒不是你。 沉浸,徹底感受它(情緒),但不批判它(情緒),情緒會自然流過,因為情緒不是你。 因為陪伴,因為徹底感受,使我們感知力上昇,感覺(受)上昇,體悟性自然提高,有體悟,自然看懂人事物。 這裡的沉浸,並非把自己淹沒在情緒裡,把過往類似情緒的加乘進來,更甚批判自己,把自己當成情緒的一部分(類似你提到的用理智過多解讀)。 事件是中性的,對事件有反應,會產生情緒是因為信念的結果,也因為我們看事情的角度。 了解,情緒不是你,信念也不是你。 情緒來了,我們陪伴他,就如同陪伴孩子一般 陪伴的過程,徹底感受情緒,情緒自然流動,而你可能會看到你的信念,随着可以選擇改變信念與看事情的角度。
圖片
T.J 語錄:摘錄自賽斯說心靈學苑C頻道,個人實相本質讀書會 賽斯:『如果你想要了解自己,想要知道自己是什麼,你可以學會跳越自己對自己抱持的信念,而直接地感受自己。 我要各位實際去做的是靜心做好,閉上眼睛,試著去感覺我早先提到過你自己內在那個深藏的『感覺基調』。 T.J.: 『感覺基調,就是你的存在感。來到自我就是一種自我情感上的根源。白話來說,就是我們要有能力恢復自己的感受性,每個人的感覺基調並不相同。』 我們活著,除卻呼吸等生理上的作用,更確切來說是因為我們有感覺;肉體的感受,感受自己的存在。我們沒有肉體時,我們一樣有感受,當然,但那不是肉體感。 生活在物質世界,我們對人事物反應,我們因為人事物而痛苦,好像我們的感受因皆來自於外在。 賽斯說,當我們撇掉信念,安靜地坐下來,忽略外在給你的感受,你只需要單純的感受當下的自己,那個感覺就是你的感覺基調。 不需要用理智判讀那個感受,也無需問那是什麼感覺?有時候,你很難形容那個感受,就只要單純的感受自己即可。 賽斯提醒,這個練習,沒有任何標準限制,沒有對錯,也不用跟任何人比較,你自己的感覺就是標準,是專屬與你獨有的經驗。這個練習,譨讓你與更大的自己接觸,能將你送回給你自己。 Isa: 上完老師的課,我們經常會練習感覺自己的感覺,要讓自己有感受性,當負面事件來時,不要迴避,去感覺它,這些,我們都知道..... 但到底要如何感覺你的感覺?尤其在負面情緒來時。 我實驗過,當憤怒委屈時,通常你會有想要報復的慾望,想要那個對手經歷與你的相同的感受,甚至要比你更慘烈更痛苦。 我們常會在戲劇小說裡看到,當恨到極致,會希望那個人跪在我的面前求饒,希望那個人遭受比你還要多倍的痛苦,甚至有時候會詛咒那個人不得好死........ 我認為,這種感受是自身的對於負面情感的平衡與療癒,讓當事人不會被那種感受打趴,可以在心裡反擊發洩。 但若是你過度沈溺於這類的情感中,就會讓自己無法與那個負面事件切割,你會不斷的丟進新的想像力與負面的情感,不斷地堆壘那樣的情感,直到負面能量累積到可以顯現於三次元的濃度。然後,你會發現,你的生活中,類似的負面事件不斷的出現。 所以,負面情緒來時,不去回想那些生氣難過的畫面,只練習『純粹地』去感覺當下的負面情感,只感覺你的感覺,我的經驗,那會是一團很悶很悶說不出的不舒服感受,但不需要去解讀它,只需要感受它即可。 若不去重複
圖片
By 小希 😊大家好我想分享我接觸賽斯前的經歷及轉變! 幾年我因爲離婚後走不出來,那時的我很負面很負面非常負面,當然變成這樣我自己也不敢相信,原本豁達開朗、大喇喇的我,怎麼會因爲結束ㄧ段婚姻搞的全身是傷,一段婚姻讓自己變成這樣,讓二個小孩變成這樣! 我開始沒察覺到這二個小孩不開心,後來小兒子,國中時期開始不去上課了,常常假裝生病請病假,而他的爸爸確在這時帶著他的小三去學校找老師、包括訓導主任、輔導老師,他爸爸問老師們,我想要了解我兒子為什麼不去上課? 結果我兒子看到他爸爸和小三他們兩個人一起去學校,我兒子整個頭都抬不起來,連老師們看到這種狀況,臉都綠了,後來我兒子回家跟我說那個學校他沒有辦法再回去了,他想要轉學! 後來我就跟他說只要你肯去上學,不要說台北,美國我都想辦法讓你去上課,於是呢?我就變成現代版的孟母三遷,母子女三個人就直接舉家北上換一個環境過生活,但轉學北上,他也才去上了一兩個月的課,還是沒辦法繼續上課,整整3年國中都廢在家,帶他看心理醫生整整看了三年,打罵都試過了,沒用,不去上課就算了,短短半年內昏倒了五次,跑遍各大醫院檢查不出什麼原因,還是會常常昏倒,然後自己的傷都還沒好,還要顧小孩,還要賺錢養家,常覺得自己心有餘力而不足,實在是沒有多餘的能力做到最好,只能盡我所能做一個媽! 那時的我也常幹樵前夫,我是踩破過你們祖先的骨灰罈嗎?他媽的我也欠你們家太多了! 還好當時姐姐跟弟弟很照顧我們三個,不然北上生活我們應該會很慘吧! 後來兒子他上高中的年紀他自己說他要去上課可能自己想要重拾課本接觸外面世界! 我姐姐是最先接觸唐老師接觸賽斯書的,而且我們有看到姐姐很大的轉變,一開始我也是半信半疑,後來我姐姐逼著我一定要去上唐老師的賽斯課,後來換我自己有大大的改變連小孩都說我變很多! 接著換老大我女兒,原本她是瘦瘦的,她把自己吃的很胖,然後不明嘔吐、去照胃鏡也找不出原因,為什麼長期嘔吐長達10年,而且一個月至少吐二十天,吐到胃食道逆流,後來我才意識到,想說是不是心理影響身體,而且我也在猜測是不是她看過她爸跟小三穿著浴袍泡湯的照片才會這樣吐! 上大學後,我才知道她背著我去看精神科,不敢讓我知道,怕我擔心吧!當時醫生說她有憂鬱症,她得吃憂鬱症的藥才睡得著,吃到她畢業,她一直跟我說,她沒有吃藥無法睡,她真的沒有辦法過生活,甚至每次過馬路時,都想闖紅燈,想說被撞死就算了!身為

罪惡感與恩寵感

圖片
  By ~ 政翰 打斷恩寵感、內在力量支持的元凶-罪惡感 活在物質世界的我們除了肉體之外,還會有一個更大的自己,如果用賽斯的語言會將其稱之為「內我」。內我會透過我們的意識心將信念接收進來,然後創造出我們現在所遇到的人、事、物,也就是所謂的實相。我們每個人天生都會受到內我、受到一切萬有的祝福與支持,一旦獲得內在力量的支持,我們就會有「恩寵感」,會對自己的生活感到喜悅、平靜、滿足、快樂。恩寵感是所有人都與生俱來自然現象,但罪惡感的形成,會將這種自然現象打斷變成不自然,於是恐懼、害怕、擔憂、焦慮應運而生。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何謂「罪惡感」,以及要如何消除不必要的罪惡感,拿回內在的力量。 罪惡感分為兩種,分別是「自然罪惡感」及「人工罪惡感」 賽斯所定義的自然罪惡感: 「不可侵犯別人」 -對自己或別人的身體施暴。 -對別人的心靈施暴。 -咒罵不是侵犯;如果你相信它是,那麼在你心裡它就變成了侵犯。 -殺害別人。 -在肉博中為了保衛自己的身體不被別人殺害而殺人,也是種侵犯。 人天生就不會刻意去傷害他人或是其他動物,我們都擁有「同理心」,知道傷害人或動物是會造成對方的不適,加上國家法律針對侵犯行為都有所規範,所以多數的人不太會做出違反自然罪惡感的事情。但如果今天不小心做了上述的事情,只要我們誠心的反省與懺悔,並意識到不會再重複一樣的行為,自然罪惡感就會消融不見。 也有人問:如果為了果腹而殺害動物呢?只要殺生不超過維生之所需,並且不以獵殺動物為樂,就不涉及侵犯的行為。例如:獅子老虎捕殺獵物只為求溫飽,並不會吃飽了還繼續獵殺其他小動物當消遣樂趣;許多原始部落對獵場也是抱持無比尊敬的心,不過渡獵殺林場動物,不會像商人一樣過度捕獵囤貨換取商業利益。 人工罪惡感: 人工罪惡感通常是基於自己所奉行的道德標準、價值判斷所產生的,例如: -看色情影片或自慰會覺得很有罪惡感 -這禮拜沒有去教會產生的罪惡感 -沒有順從父母的意思去做決定產生的罪惡感 -吃油炸的食物會覺得很罪惡 -買東西花錢產生的罪惡感 通常人工罪惡感的產生會對應到一個或是數個限制性信念,只要我們能夠看見並拿掉這個限制性信念,人工罪惡感自然也就不存在了。 拿上述的句子舉例:花錢會有罪惡感,背後對應的信念可能是「節儉才是美德」,所以我們需要去處理的是這一條信念,而不是花錢的行為;看謎片會有罪惡感,背後對應的信念可能是「人不可以好色」,但如
圖片
  T.J 語錄   摘錄自賽斯說心靈學苑 YouTube C 頻道,早期課導讀內容 賽斯:『秩序,是所有實相最基本的屬性之一,秩序是所有實相、所有次元的屬性             之一, 秩序也是所有事物天生固有的一項屬性,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束,只             有 你們偽裝 概念結構給的這種幻覺,所有存在的層面有他們的生物,在            『寬廣的現在裡。』 T. J. :   我覺得賽斯應該是在講規則,像物質世界的規則,多次元的規則,賽斯說           的: 每條金屬線裡面,都有屬於自己的規則,所以離開自己這條次元的金屬           線, 規則不同就看不懂了。 「寬廣的現在裡」牽扯到幾個概念:當下,當下的感受,形成一種永恆,它是            拿掉 時間和空間的一種慨念和感受。賽斯也認為,我們存在的力量,也是在 「 寬廣的現在」,因為在當下的這個點,我們包含了萬有可能,就是萬有可            能 在這個點都有可能被知覺到,而不在時間或空間裡。 賽斯:『或許你們將會發現,心理時間的使用有多麼重要。』 T. J. :   心理時間我們講過很多次了,靜坐就是在心理時間裡,塞斯在訓練珍跟羅,            直接 就用這幾個字,而不用靜坐或是冥想。 塞斯:『心理時間幾乎可以讓你們擁有寬廣的現在的自由,你們心裡時間的經驗,某             種程度上 ,將會幫助你們看穿過去與未來的牆。我知道,由於你們自己層面             之中情境的關係, 你們對於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束這句話,幾乎無法理             解......』 T. J. :     我們習慣線性,一早醒來,代表一天的開始;生出來,這輩子的開始;死             亡,這輩子 的結束。其實線性這個觀念,讀賽斯書,你不需要把時間、空間             和線性觀念拿掉,因為 不可能也沒有必要,但我們可以多一些其他的理解,             比方說在物質世界以外,比方說靜 坐。             我很鼓勵朋友學習靜坐,它的好處,不是建立在理智上,而是建立在內在,     自我雖不是很清楚的內容,但當你發現靜坐帶給你的好處,也通常也都是在             物質世界 中你發現了靜坐帶給你

心理經驗與生活上的現實體驗同樣真實

圖片
    T.J   語錄   我們內在感官中的內在視覺是我們把感受翻譯成視覺現象,所以視覺現象是二手資料,真實一手資料是感受。 賽斯說到一個重點:『來自內在感官的資料生動而逼真是可靠的,並有意使的個人留下印象,是你堅持把這資料轉譯成物質語詞,才會有困難,你並不是堅持要看、要感覺或觸摸一個心理經驗,但你不會說因為你不能用雙手捧著它,所以心理經驗就不存在。』 心理經驗同樣真實又生動,但是看不見也摸不著,無法在你們的實驗室裡被檢驗,來自內在感官的內在資料也一樣生動,雖然它是看不見或摸不著的。 舉例親人過世,我們感到悲傷,或許肉體會有物質反就是會哭,心理經驗或者體悟是很主觀的,我們能用語言文字表達,但別人很難同步知道我難過的感受是什麼? 這些都很主觀,是主觀就不科學,大家會認同,我們都有悲歡離合的心理經驗,但你不會否認你真實的心裡經驗,同樣的,在科學上無法應證的內在活動或內在感官也是一樣。 假設你看到鬼,你感受到它,你感到害怕,你是害怕他的長相還是害怕他給你的感覺?其實是感覺,真正會讓你恐懼的是感覺,鬼的情感;但我們也可能感覺到喜悅,因為它帶著喜悅。 Isa: 感覺它摸不著也看不到,但你知道它真實存在,就像你能感覺到風吹拂過肌膚的觸感, 你捕捉不到,也看不到,但你卻能真實感覺到風。 同樣的,夢與靜坐裡的感官經驗雖然無法被拿到現實世界裏,但卻是真實的, 不論你聽到或看到什麼都不是重點,重要的是背後的情感, 你當下 的感覺與體悟 才是重要的。  
圖片
  T. J 語錄   摘錄自C頻道~『個人的實相本質』導讀課程   賽斯: 「自我」是意識心生出的一根旁支。意識心就像是一具龐大的照相機,自我則在 指揮這個照相機如何取景與運用焦點。 T . J : 取景、運用焦點,就是這個自我的焦點放在哪裡? 看美女,賞心悅目, 看豬,肚子會餓,想吃豬肉。 除了看,還有感覺,很多時候我們只抓到我們在看什麼,卻我們抓不到我們在想什麼, 更不要說感覺了。 我們的思想感覺,還有肉體的感官,聽什麼?看什麼?聞什麼?想什麼?感覺什麼? 想像力的方向?行動力的方向?這些都是焦點,自我是透過這個這些焦點在取景。 舉例,你拍一個恐怖的照片帶來恐怖的感覺,為什麼感覺恐怖? 因為你的焦點在恐怖上; 你拍一個賞心悅目的風景感到開心,為什麼開心? 因為你的焦點落在賞心悅目的焦點上; 就如你覺得男人很壞,男人帶給你的感受不好,這個感受建立在你看他的角度(焦點), 所以你的焦點帶來感受。 賽斯: 若不去干涉它,你那個本體的各個部分會自動升起,造成自我,打散,然後再造個新自我。 在整個過程中,它還始終維持一種奇妙的自發性,也始終保持著自己整體如一的感覺。 T. J : 「整體如一 指得就是我們的主體性」,如果你的主體性不夠,你會在生活中產生無名恐懼, 對未來沒有希望,生活像遊魂,沒有熱情。 「打散一個自我再造成一個新自我」;各位你們可以去想,我們的投胎轉世都有一個轉世人格, 它是被配置過的,它在我們物質世界中分秒在變化的,它在變為裡。 理論上,在自然的狀況下,這個轉世人格很有能力應付我們世俗的所有麻煩事, 在面對這些麻煩事時,我的人格自然地會轉換,比方說,我會學會什麼? 我會從內在取得訊息去解決什麼,但這個動作很容易被僵化的自我給打斷。 以賽斯論述來說,這個自我若比較有彈性,那他在面對他人生的人事物的困境, 他是很有能力解決的。 但若自我太僵化,認為自己最大,他不承認有更大的自己,內在的訊息內在的幫忙就被切掉了, 他就必須孤軍奮鬥,這樣會使得自我在一段時間內會感到孤單,不被支持,沒有力量感, 或是感到無名恐懼,失去希望,面對困難容易放棄,概念上是這樣 。 賽斯: 「自我」所顯現出來的,就是你對身處這個世界中的自己具有的『物質形象』所抱持的「關念」。 T. J : 這句話我們用白話來說,就是核心。 你的世界繞著你的核心在運作,那這個核心怎麼思考?就是你問自己,

『片段體瓦解』的實際運用

圖片
  TJ 語錄,摘錄自C頻道早期課課程 賽斯:『不管在地球的那一世,生命都不會被毀滅,我們知道你們很熟悉再生的觀念, 如果你們想: 像各種不同的轉世人格,這是讓人很不愉快的比喻,是存有各個不同四肢 和機能就會了解。』 T. J : 其實,存有是很多轉世人格組合而成的,就像肉體有四肢、手腳和眼耳鼻組合而成。 生命不會被毀滅,導向一個觀念:靈魂永生,但肉體有生生死死。 賽斯:『如果一個片段體瓦解它可以再生,就像你們身體的細胞可以再生一樣。』 T.J : 片段體瓦解這裡面有一個很重要的論述;什麼叫片段體瓦解? 心念形象和片段體,我們可以說是內我的片段體,我們的投胎轉世就是內我投出一個片段體 到人間變成轉世人格,我們就成為肉體了。 我們自己也可以投出片段體,我想念一個朋友,我投出我濃烈的心念形象也就是片段體, 比較敏感的朋友或許可以感知到一個透明的東西,就是你投射出的片段體,也許會被你的 朋友認為是鬼。 一個片段體瓦解:假設我的主要人格就是內我的片段體,所以我這輩子的轉世;我的肉體內 就是主要人格。 通常我們人在重大事件發生時,對這個人打擊很大,就會產生人格的瓦解,我這輩子的 主要人格崩解了,就不完整了,會形成危機。 我舉例:我的事業突然崩壞,對我的打擊很大,造成很大的痛苦悲傷,這時我的主要 人格扛不住,它的完整性就沒了,就是這裡說的崩壞瓦解。 它一崩壞,會形成危險,因為主要人格的完整度很重要;它有一個主要的系統在運作, 當它崩壞時,會啟動一個備援機制,這時候通常會用疾病取代目前的狀況,讓這個系 統維持穩定,所以這個疾病是一個備援機制。 這個疾病一產生,主要人格旁邊會有一個因爲疾病產生的次要人格去取代主要人格, 所以你會大病一場,在肉體上需要時間等它完整,當主要系統、主要人格再啟動後, 這個難關就過了,在我們人生裡會有這種現象,也是疾病的手段與價值。 當你的主要人格把焦點一直放在崩壞的事業上,會造成你人格的不完整,生病後, 你會把焦點放在疾病上,讓次要人格運作,你會思考為何生病? 而生病這段時間,主要人格不運作,時間能讓主要人格修復。 這裡舉例的:我的主要人格的特徵是功成名就,當崩壞後,停止運作了, 但人不能沒有人格運作,此時一個疾病產生的次要人格進來,這時這個人的情感運作跟焦點 不會再放在功成名就和事業上。 有一段時間,你會趕快養病,或你會想為何你會生病,你的經歷會放在對